傳承發揚時裝工藝 YLY Studio
Matt Hui與Lilian Tsang曾是同學,也曾是同事,如今一起主理YLY Studio。
香港紡織業和製衣業的發展可追溯自上世紀四、五十年代,此後對本地經濟帶來巨大貢獻。然而今時今日,織冷衫往往被認為是媽媽們打發時間的細藝,改褲腳更似是街市車衫阿姐的特殊技能。時裝設計師Lilian Tsang與Matt Hui認為,這些手藝是大家接觸造衫的第一步,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而非遙不可及的存在。他們於2017年成立時裝品牌YLY Studio,一方面推出主打刺繡與針織的時裝,一方面開班授徒推廣刺繡工藝,雙軌並行。
Lilian與Matt是時裝設計系的舊同學,一起選修了針織課程,2008年畢業後,他們有緣成為同事,於同一家本地時裝公司工作,後來Lilian遠赴巴黎Ecole Lesage學習刺繡,Matt前往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修讀針織。回港後,有朋友邀請他們參與一場時裝騷,於是他們合作推出了一個包含六套衣服的小型系列。
Matt回想道:「那段日子我很掙扎,從倫敦回港後雖有面試找工作,但成功找到工作後我又不想入職,不想回去做fast fastion,Lilian當時也有同樣的想法,我們都欣賞時裝裡的工藝,所以決定不如成立一個主打手工的時裝品牌。」YLY Studio首個系列「Project A」,把原本只有兩毫米的針步放大至一吋,以現代方法演繹傳統手藝,獲得不俗反應,為他們打了一支強心針,自此二人合作無間,Matt主導女裝的創作,Lilian則負責刺繡技術的支援和開班教學,並從女性角度為服裝給予意見。
Lilian年少時已很喜歡手作,曾於巴黎Ecole Lesage學習刺繡,現時主要負責開班教學。Matt曾於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修讀針織,他表示針織的好處是可以自己造布,增加時裝設計的可能性。
疫情下的危與機
品牌發展了四年,他們形容時裝風格變得較易駕馭,繡花和珠片這些招牌細節則變得更為明顯。他們曾把設計帶到巴黎時裝周,買手們反應正面,Matt說:「他們大多認為品牌來自哪裡並不重要,更重要是美學和質素。」可惜受到疫情影響,過去一年他們未能出國,對外宣傳的機會大減,個別原以為能夠成事的訂單遭到取消,他們也因應市況而減少設計新款,甚至取消了其中一季系列。
幸好有危自有機,香港Harvey Nichols今年五月首次引入YLY Studio的設計,Lilian表示:「我們的服裝上架時,其他品牌已經開始減價,沒料到銷情仍然不錯,令我們喜出望外。」他們的打版工序本來就由自己或香港師傅負責,近一年連生產都盡量留港製造,繡花部分亦全部在港進行,成本雖然較貴,但她說更大的問題是鮮有年輕人入行,長遠而言青黃不接。
YLY Studio 2021年春夏女裝。
團結本地設計力量
談到在港發展時裝品牌的困難,Matt說:「香港人不是沒有品味,只是太忙於生存而不是生活,對設計要求不高。另一方面,香港的地理位置,離時裝行業篷勃的地區太遠了,也沒有國際時裝周的氣氛。」Lilian補充道:「香港時裝沒有給人帶來遐想,相反說到巴黎時裝周,即使你不是時裝人也會很想參與。」
面對各種挑戰,單打獨鬥並不容易,團結起來互相支持或能帶來轉機,Matt預告他們將會跟環保時尚項目Fashion Clinic的Kay Wong合作,「可持續發展是大方向,我們預計九月會在Kapok支持下開設一家pop-up store,提供修補和升級改造服務。我們也希望不同品牌之間能有更多連繫,讓大家看到本地的設計力量,今次其他參與的設計師還有造首飾的Savia Chan和造帽的Phoebe Leung。」他又期望疫情過去後,品牌時裝系列能變得較為完整,在年底新增男裝系列,並嘗試進軍注重工藝的日本市場。
為了滿足學生需要,刺繡課程的作品難度越來越高,圖案設計由Lilian一手包辦。
夢想有港版Ecole Lesage
不少外國人視手藝為生活的一部分,香港人卻似乎沒有這種閒情逸致。平時主力教班的Lilian笑說:「以前別人見到我繡花,不是訝異地問:『乜你咁得閒嘅?』,便是問作品可以賣到多少錢。近年更多人認識這門手藝,上過課程的學生都不會再用錢來衡量,因為知道繡得很辛苦,根本不願意出售作品。」Matt續說:「在法國,刺繡是國粹,有不少年輕人入行,日本人則不會放棄任何傳統工藝。以前很多香港人覺得工藝離自己很遠,到近來才開始有所改變。」
相比時裝設計,YLY Studio的刺繡課程收入相對穩定,尤其這一年疫情關係,更多人留港消遣,想去學習一些幫助靜心的嗜好,一些舊生也希望能精進技藝,因此Lilian不但增加了每周的堂數,更從最初只提供傳統繡花和法式繡花各三個級別的課程,到如今增加至九個級別,品牌工作室也由一間擴充至兩間,環境更為寛敞。不過他們的理想並不止於此,Matt表示:「我們曾幻想過,若果亞洲有間像巴黎Ecole Lesage的刺繡學校便好了,不止教繡花,也教其他工藝,香港有很多勁人,希望能吸引到學生慕本地師傅之名來學習。」
YLY Studio備有不同工具和材料供學生選購。
Lilian指現時的學生大部份都以興趣為主,偶爾也有學生問到就業出路問題,可惜香港並沒有繡花設計師這個工種,「我們嘗試努力營造一個環境,為資深學員製造工作機會,例如找他們協助教班,或在品牌時裝上進行繡花加工。」Matt半開玩笑地說:「學生不一定只能替我們工作,只要香港仍有歌手開演唱會,造型師仍然在港找舞台服裝,便可能有更多工作機會。我有朋友的一位師妹很喜歡時裝,想以造衫為職業,可是香港如今並沒有工廠妹這個選項。」香港產業向來高度單一化,想要投身主流以外的行業,除了要有滿腔熱誠,或許就如Matt所言「必須要有強大的心臟」才可堅持下去。
原文刊於《HKEJ Lifestyle Journal》2021年7月15日
Comments